返回

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九章 故宫(1/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崇祯三年八月五日南京正阳门

与秦淮河的喧闹不同,市民们手里拿着大明的日月旗和皇帝龙旗,正静静的站在正阳门外两侧,两眼往秦淮河望着,小声的议论着。

高大的城门前摆着香案,香案摆着香炉,当然也有举行仪式的金酒尊和酒壶,在这里还要举行进城的仪式。

指挥使姚五常站在大道的正中,看着从高大城楼挂下来的龙旗,又检查了遍城楼上挺拔的士兵和充当礼乐的军乐队;满意的点点头,转身冷冷的望着两侧人群里的南京官学的学子们,手不自觉的握了下挂在腰间的刀把。

同样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这里的气氛更加的严肃,少了点热情,

对!就是热情。

江苏行省布政使张至发、应天府府尹徐大化坐在城洞的门房里,和请来的南京耄耋们坐在门房闲聊着。

张至发想着刚才的事,心有余悸的说道:“徐大人,这些学子应该不会在闹了吧!要不要全部撤走!”

徐大化看了眼几位欲言又止耄耋,笑道:“张大人,放心吧!毕竟和自己前程有关,那些学子也只是说仪式与礼制不合的地方,现在都补齐了,就不会有事。”

有位老夫子想着不够完美,还是有点遗憾:“可那些是军士,怎么能演奏礼乐,该专门的乐工来。”

张至发听到说这事,倒不在意,笑道:“老大人,这您就要介意,现在也没军户一说,陛下倡导五民平等,这‘乐坊司’估计没多久也会撤销,您就不要再介意了,何况那些军士演奏的也还不错。”

对于平等观点,徐大化还是支持的,也小声劝道:“是啊!五民平等是朝廷大计,本官和布政使大人也是读书人出生,并未觉得不好;事做好了,自然就会受到尊重,何必要人当面敷衍,背后骂人呢?”

老夫子也是阳明先生的学徒,问道:“知行合一?”

徐大化笑道:“对!不仅是读书人,而是五民一起,这需要各方一起努力,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

“这?”老夫子疑惑了。

远处传来欢呼声,张至发站起身,对着几位耄耋笑道:“外面的声音代表什么,这其实就解释了刚才的话;各位老大人该迎接皇帝了,请!”

……

正阳门外关于礼制的小插曲,其实也是反应江南士人在迎接圣驾过程中的复杂心里,有怨恨、有失落、有期待、也有责任;满清攻破江南,江南东林士人贪生怕死

,苟且偷生的有;慷慨就义,为国身死的也有。

南京故宫外,崇祯帝朱由检目瞪口呆的看着残破的宫殿,虽然有心里准备,但看着一些宫殿的废墟,难免心里有些失落。

看着皇帝失落的神情,那些大臣们有些忐忑,可也不好说什么。

王承恩上前,小声解释道:“皇上!前朝谨身殿、华盖殿等殿在正统年间,太庙、江山社稷等在成化年间,相继被雷击起火损毁,一直未再重建,奉天殿和后宫部分宫殿也年久失修;这些年也只是整修了下孝陵,年前内宫建作监只整修了乾清宫和坤宁宫,对前朝还未做整理。”

朱由检很是感慨,任何建筑都需要人力、物力去维护。

成祖迁都北京,就再也没回来过;虽然有南京六部和镇守太监在,但这皇宫毕竟不是他们家,怎么回为了一直空着的宫殿费心?不取这些东西私用就不错了。

难为他们知道朕要看这些地方,有些地方的杂草给清理下;那个小麻子和他的后代没有了,也没机会拆剩下的宫殿挪作它用,这就是最好的保护。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