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工作的时间并不是朝九晚五,杭爱山地区晚上8点多太阳才会下山,虽然不至于来个日落而息,挖掘现场这块加班加点也得到六点才会收工。
这会是下午五点多,几乎能凑上干活的人都还在忙碌,农博升说有新发现,倒不是哪座陪葬墓内又出现了什么珍宝,更不是某座甲字型大墓这会就挖到了墓室位置。
这才挖了一天,离挖到大墓底部还早着呢:终究带着个考古的帽子,总不能要求挖机用挖鱼塘的土方进度施工,得收着点。
一收,速度就慢了。
是M1号大墓一侧的环形陪葬墓那出了点状况,有个早先未被盗的墓坑其实并不是陪葬墓,而是个陪葬坑。
车辆陪葬坑,没马。
有点意思,张楠两辈子都没挖到过车马坑,这就去看看。
干小土夫子那会就算探测到能有车马陪葬坑的大墓,那也是不敢挖,更不会去挖,对土夫子们而言车马坑没什么花头的。
后来同工地打交道主要是在江南地区,碰上的那些墓葬压根不到能用车马陪葬的层次,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家那边到了汉代才设县,而貌似从汉代开始,南方基本就没了车马陪葬的习惯,更别说工地内挖出的那些个有点价值的墓葬基本都是更晚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的货色。
风俗变了,级别不够,没车,更没马。
这会到了坑边,看到陈江华正同两名其他专家带来的助手在下边仔细清理:是压扁、同泥土混在一块的马车,同以前在华夏几家博物馆内看到的车马陪葬坑差不多的情形。
木制马车,木材结构已经同沙土混杂在一起、腐朽严重,但还能看出是两辆马车的外形,有几处还有铜饰,绿绣严重。
张楠看了会,随口说了句:“骨头渣子都烂没了,这车子还能留下痕迹,难得!”
农博升听这话,道:“刚才你们才走没多久这边就有发现,江华他们已经清理了两个小时,目前看应该是軿车。”
张楠是个南方人,对车马坑什么的没研究,对这个什么车脑子里没什么概念。
说了问题,农博升特意解说了一下——pēngchē,軿车,有帷幕的车子。
“《后汉书-舆服志》上有记载,'长公主赤罽軿车,大贵人、贵人、公主、王妃、封君油画軿车。
就东边那辆,我看就是汉制油画軿车,这能保存下来,关键靠的就是车上这层油漆...”
保存下来是相对的,马车上的那些木头其实都几乎烂完了的,但外边那层厚度惊人的油漆还有不少残留,木材被泥土慢慢侵蚀、代替之后,这车的外形是保存了下来,特别是那些彩色的油漆层部分都还非常的亮丽。
“这个大贵人、贵人其实就是东汉皇帝妃嫔封号,金印紫绶,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它后边就是美人和彩女。”
农博升就是本活的历史、考古百科全书,听他的解说就是种享受,不然张楠也不会要翁叶铭拜他为师了。
一想到那个小舅子,张楠干脆往京城打了个电话,让姜爱华帮忙搞定签证,让翁叶铭尽快飞乌兰巴托,然后乘坐驻军的车子来这边帮他老师。
这样官盗的机会实在难得,得来见见世面。
张楠这是想到什么就做,等站在坑边打完电话,这才对农博升道:“我说馆长,我知道这匈奴大贵族也有偶尔用汉式马车的时候,苏联人好像就挖出来过。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